首页 | 市级信息公开 | 上级精神| 审查调查| 图片新闻| 县区信息公开| 廉政视频| 专题专栏

轸念民艰 为民请命——诏安廉政人物之许海福

  许海福是明代诏安县一位著名的乡贤。他的贤良事迹,传播遐迩,广为美谈。在当年的闽中岭南,几乎无人不晓。据福州老诗家林其锐(一位研究地方宗谱的学者)所说,闽侯福清一带,今还可找到歌颂许海福的诗歌。前几年,组团到诏安寻根谒祖的广东海丰许姓裔孙,还说以前海城(海丰县治处)曾有一间“海福祠”,是播迁到这里的许姓裔孙专祀许海福的祠堂。曾任明河南按察司佥事的叶亹(今诏安县深桥镇上营村人),曾为许海福写过一篇传记(题称《明许弘道先生传》),称他“性至孝,有高节大志,耻与流俗往来。铁面修髯,人望之若神明。常闭门静观,沉浸经书子史,旁及百家之流,落笔辄有惊人语。不乐仕进,隐然有道者风度,人咸宗为乡先生。”又说他“轸念民艰,地僻南陬,人不知书,设为义学,集乡族子弟教之,谈经论道,慨然有邹鲁海滨之雅志。不信浮屠,丧祭酌用文公家礼,不作佛事,乡人多化焉,其辟邪卫道之功不少也。”

  明初,许海福以布衣之身诣阙上疏,恳请朝廷蠲除“牛贝税米”而俾益海滨一事,震动了朝野上下,也赢得了乡民的千古传诵。所谓“牛贝税米”者,指的是元朝末年,因社会动荡不安,盗贼烽起,为抵御潮寇侵扰,守卫漳州的右丞罗良,曾在南诏三都的桥东土桥屯田,取牛六百只耕种,以供军需。后罗良并归陈友定,此制却未废,每只牛每年仍向民间征收税米二石;征收税区旁及三、四、六、九都。元亡后,虽然改朝换代了,但此项课税却仍沿习下来。到明永乐年间(公元1403~1424年),仍然按户籍征收税米,而此时所养的耕牛早已“荡然无存”。如此“株连被累,阖县迨遍”,而且“逢岁歉民饥”,也照征不辍;逼得“怨声载道,苦怨彻天”,乡民惶惶不可终日(以上括号内的文句均引自许海福的奏疏)。这个时候,许海福三十八岁,正在他倡办的义学“集乡族子弟教之”,以启蒙昧。他“闭门静观”牛贝税米坑民多年,不忍再坐视此项苛政继续蔓延,便拍案而起,倾肺腑之情,写下了一份言重意深的奏疏,于永乐二十一年(公元1423年)谐阙上达明成祖,为民请命,乞求蠲除牛贝税米。在奏疏中,他痛心疾首,慷慨陈辞,恳切哀求皇上“圣心必加惨怛”,“请艰践祚,革除弊政”,“以苏民困”;还一再阐述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;根本有伤,祸必贻国”的道理。最后,更不顾自己犯颜顶撞的死活,表示了“臣辞父兄,誓以所奏若不允不归”的铁石决心,简直是到了逼迫成祖非就范不可的地步。这是朝野绝大多数人不愿意也不敢为的事!

  许海福的坦诚胸怀和为民请命的决心,终于感动了成祖。他于永乐二十一年(公元1423年)十二月十三日颁下诏书,敕行在户部左侍郎署本部尚书黄福,称“今海福所奏,朕为恻悼,该属有司视海福真为有愧矣!”敕令“户部速行福建布政使司,将久设牛贝税米尽行蠲免,永不复征!”与此同时,又钦命“吏、兵二部推选忠勋大臣,领敕前往福建巡抚,尽革吏弊民害。”诏行之日,漳南海滨生民莫不皆大额庆,视海福为再生父母。一时,福建省内诸多重臣,如巡抚刘爱礼等都力劝许海福乘此良机图谋仕进,不要再死坐青毡。然而,许海福却“心淡如水”,视名利地位如草芥,对所有的劝告,都一概婉言谢绝。他襟怀坦白的告诉他们:“福不忍乡井受无穷之害,以布衣陈言,特蒙谕允,言行即道行矣!何必以垂老之年为牺牛唉哉!”(引号内文引自明万历三十五年《诏安县儒学通庠举祀乡贤公呈》)遂决意终身不仕,而乐于受聘主持丹诏书院,以开启后学为荣,一直默默耕耘至六十三岁寿终。他谢世之日,邑内学者生员皆为之恸哭,竞相为他料理后事,按他生前遗愿屏除一切佛事,从简治丧。还公众商定为许海福竖碑于墓前,镌题“弘道先生”。在他身后的一百六十一年间,也就是到明万历三十五年(公元1608年)二月,还有县儒学何希颜、于有萃、林天绶、蔡汝立、林日灼、陈莱、阮玉铉、余鉴等几十名廪附生员联名具文上呈,请祀乡贤许海福。在这份署为《诏安县儒学通庠举祀乡贤公呈》文中,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:“夫论福之学问,则先觉启蒙,有继往开来之勋;论福之事功,则一言悟主,有为国为民之实。士师其学,民怀其惠……”这是后世对许海福一生功德的评价,足见其潜德辉光的深远了。

  许海福,字伯畴,号兰轩,诏安三都人。生于明洪武十八年(公元1385年),卒于明正统十二年(公元1447年),终年六十三岁。他身下子孙,因家学渊源,并受其熏陶,故皆德学兼优,出类拔萃,忠君爱民不辱先祖。他的次子洪恢,虽布衣等身,但通经博史,敦友尚义,乡邑子弟皆师学之。他的元孙许潜、曾孙许判、玄孙许选,先后乡试中式成为举人,潜任过广西平乐县知,判任过湖广辰州府同知(正五品),选任过湖北岳州府通判(正六品),均为官清正廉明,厘革时弊,为世人所称颂,是明代我县少有的一家三代世科。许潜、许判、许选立的“夺锦”牌坊今尚在,址在县城十字街东段五谷帝庙边文昌宫左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