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市级信息公开 | 上级精神| 审查调查| 图片新闻| 县区信息公开| 廉政视频| 专题专栏

探访闽文化的廉洁精神 | 庄亨阳:生不怍于人 死不愧于天

  庄亨阳,南靖龟洋乡人(今南靖县奎洋镇)。庄亨阳“居官刚直,不畏强御”,清廉公正,多有宦绩,“其皇皇拯民于难,若病之在身”“卒之朝,尚强起视事”。庄亨阳不仅是清代著名的廉官贤吏,也是著名的学者、水利专家,与官献瑶、蔡德晋等合称“四贤五君子”,所著文章整理收录进《秋水堂集》,其中的《河防算法》,又名《庄氏算法》,被纳入《四库全书》。他一生严于律己,同时也管好管住身边的人,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积极的影响。

庄亨阳著《秋水堂遗集》共十二卷

  不攀附权势

  漳州地区自古以来,民风坚毅而朴素。宋朝以来,文人推崇程朱理学,“康熙间,则安溪李晋卿光地,以程朱道统自任,而世亦以大儒称之,雍正间,则漳浦蔡闻之世远,亦以程朱学闻于时”(梁启超《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》),注重个人道德修养,明辨事理。在此民风和文风的影响下,“漳文儒多寒素”,漳州士子多具有文人傲骨。而庄亨阳正是李光地的门生,受其影响,注重风骨气节,不攀权势,不惧强权。乾隆元年(1736年),由大学士杨文定举荐,庄亨阳进京担任国子监助教,深受学生欢迎。当时的当朝相国西林鄂公(鄂尔泰)、海宁陈公(陈诜)向大学士方苞打听有贤能的人,方苞首先就推举庄亨阳。西林鄂公派人去请,并再三说明来意,可是庄亨阳就是不去,告诉使者回告说:“吾往见是慕势也,相国何用见此等人”(方苞《庄复斋公墓志铭》)。

  后来,西林鄂公再叫使者向庄亨阳说明:我平生厌烦交际,没有公事去你那会让人猜疑,庄君不妨用读书人的身份前来见我。庄亨阳见相国诚恳,难再推迟,才去拜访,两人相谈时非常投机,但即使这样,庄亨阳以后也没有再去拜访过他。果毅公钮祜禄·讷亲在乾隆初年很得势,有一次出巡江南时,“监司皆靴绔跪迎”(袁枚《淮徐海道按察司副使庄复斋先生传》),却只有庄亨阳一人独自以长揖相迎,因此惹得讷亲责问。庄亨阳当即正颜回答:“不是我不跪,只是《清会典》无此规定。”庄亨阳不卑不亢,有理有节的应对,让讷亲无言以对。

南靖县奎洋镇古村落俯瞰

  据实情辨正

  庄亨阳不管就任“京官”或地方官,贯据实而为,秉公办事,刚正不阿。庄亨阳在吏部担任主事时,遇到有不合规定的公文时,就会拿着公文与上级据理力争,避免出现偏差。担任吏部主事期间,庄亨阳平反马土司巡检之职承袭的案件,也一时传为佳话。据《土官承袭事奏稿》载:两广总督马尔向朝廷申奏,马土司巡检黄宏纬私藏逃犯、接受贿赂,其子黄昌嗣是黄宏纬革职后所生,故那马土司巡检一职由黄宏纬之弟承袭。庄亨阳对此极其慎重,通过实地调查取证,发现黄宏纬3条罪名纯属捏造,并上奏朝廷,平反错案,判定黄昌嗣承可袭父职,也避免了发生家族内讧。

  同样,苏松道汪某中伤沛县令一事,督抚听信汪某言,发公文命庄亨阳补报考核文书。庄亨阳据实辨正,上书称“不侮鳏寡,不畏强御”,为其力辩释冤。庄亨阳在官员推荐任免上,举贤任能,对庸俗无为的官员进行贬汰。在徐州知府任内,他曾经写过《大计密禀》的奏章给朝廷,推荐一批德才兼备、精明能干、深得民心的官员,如铜山令张宏远、砀山令邬承显等4人。而对一些心术不正、贪图享乐、碌碌无为的贪官、庸官、糊涂官,如通判李绅玺、萧县令王都等,极力主张贬裁。

位于南靖县亨阳园的秋水堂纪念

  到处即为家

  庄亨阳为官兢兢业业,恪尽职守,舍“小家”顾“大家”。

  庄亨阳初任山东潍县知县时,想要接母亲来赡养,不料母亲在来潍县的途中病死。消息传到潍县,庄亨阳“五内裂抽,以生为恨,又格于例,不得奔丧扶榇”(庄亨阳《先慈叶太君行述》),差人嘱咐弟弟料理丧事,自己仍在潍县坚守岗位,处理繁杂公文和抗灾工作,至第二年三月才回乡守制。

  庄亨阳的一生忧国忧民,嘴边常挂着“官为民,乃天职”,听民声、察民情、解民忧。乾隆七年(1742年)四月,庄亨阳就任徐州知府。徐州四面环山,湖交错,地势坑洼,历来饱受水患困扰。当时正“值淮河交涨,仍岁水灾”,朝廷“特遣阁部大臣率同治河官,谘度形势,务得要领,为长久计”(《漳州府志·庄亨阳传》)。庄亨阳亲自率治河官员勘察山川湖泽形势,走遍属县的村落,向当地父老请教,掌握水情、地情、民情。他在《上德制台》写道:“今数月以来留心讲究,考图籍,访舆言,似有以得其要领”,指出当地的水患症结在于“雍”,提出“开毛城铺以注洪泽湖,则徐州之患息;开天然坝以注高宝诸湖,则上江之患息;开三坝以注兴盐之泽,则高宝之患息;开范公坝而注入海,则兴、盐、泰诸州县之患息矣”,及“蓄泄兼筹”的疏导主张,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他《河防说一》《河防说二》《上德制台》《上陈中堂》等12篇治理淮河的良策方略。可惜,还没等实施治水措施,河防重镇石林口就决堤了。洪水很快就威胁到了沛县县城,形势十分危急,百姓惊慌失措,纷纷准备逃命。庄亨阳此时不顾个人安危,坐着小船到了沛县,高喊着对百姓说:“知府亲自过来跟你们一起渡过难关,你们还跑什么?”经过庄亨阳的劝说,民心大定。

秋水堂大门

  庄亨阳亲自率领百姓修建河防堤坝,历经7日夜终于完工,保住了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。庄亨阳任徐州知府3年,遇到3次洪水,两次饥荒,为办理防洪赈灾急务,经常废寝忘食,忙于奔波,风餐露宿。如其诗《除夕龙江阻风》诗中,“白下陈民隐,舟中度岁华。此身今许过,到处即为家。……”在徐期间,发动民众在徐州修筑南四湖、黄淮堤防,修建金钩、境山等数十座水闸,清理黄、沐、濉、汴等河道沙障,以求扩大蓄水量并及时而顺利地宣泄洪水,历经3年苦战,淮河水患终于得到有效治理。

秋水堂内

  放眼看世界

  不同于那些空谈“性”“理”之学,坐而论道的理学家,庄亨阳力求实学,在关系民生的事务上不拘于绳墨,讲究变通,讲求实效。

  为了通商运,海州盐河筑坝蓄水,并且规定要开闸放水,必须一律呈报批准后方可执行,即使遇到特大洪水,也不准打破规矩,擅自开闸泄洪。加上呈报的手续繁琐,所需时间较长,等开闸的批复公文下达后,往往洪水已倒灌,损毁农田,百姓苦不堪言。乾隆九年(1744年),庄亨阳出任淮徐海道按察司副使。通过实地考察后,庄亨阳认为这种呆板固执,不知变通的规定贻害无穷,当即与各府商定章程,通令地方官如遇洪水,守水闸的官吏可以先开闸泄洪后再禀报。庄亨阳这种务实变通的做法让沿岸百姓受益多年,“百余年积患一旦免”。

  福建自宋元以来,海外贸易频繁,庄亨阳在《禁洋私议》开篇就讲:“福建僻在海隅,人满财乏,惟恃贩洋。”对外贸易成为当地的产业支柱。而清初以来,政府实行海禁政策,对当地经济打击很大,百姓生活日益困顿。他在分析海禁政策的种种利弊之后,提出“莫如听其自便”的方针,主张对于民间的海外贸易要采取更为宽松的政策,还建议在开放的同时加强海关管理,指出应签发护照、挂号,规定往返时间,严密户籍管理,对长期在外者要造册报官,对出入境的外国人要严加盘查等。这些主张深得开明人士的认可和支持。雍正五年(1727年),清政府批准恢复对南洋的贸易。庄亨阳对外开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《禁洋私议》《序海图说》等著作中,为魏源、林则徐等人“放眼看世界”提供了思想源泉。

庄亨阳著《秋水堂集

  勤事以死

  “官以清廉为本”,庄亨阳一生严于律己,同时也管好管住身边的人,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积极的影响。据袁枚《淮徐海道按察司副使庄复斋先生传》记载:之前的官员巡视袁枚任职的沭阳县,都是让地方官员耗费财力供奉,财政大多浪费在此。而庄亨阳下来巡视时,不对饮食的事有所挑拣,也不接受钱财礼物,给人“如春风归,留余温而已”。他的随从也深受庄亨阳这样廉洁官风的影响,对地方官主动要提供的犒赏皆婉拒。由于操劳过度,乾隆十一年(1746年)正月,庄亨阳心力交瘁,旧病复发,以身殉职。逝世前,“尚强起视事”,过问治淮抗灾情况。俗话说“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,但是同僚去看望他时,发现他身上盖着破棉被,箱子里没有一件新衣,也没有留下钱财,无不悲痛流泪。庄亨阳逝世的消息传出来后,徐州许多商店停止营业,百姓痛哭流涕,自发上街为他送葬,甚至有的官吏哭昏过去。

  受庄亨阳的影响,他的儿子庄修在操办他的丧事时,一切从简,并说:“君子不会靠着丧事发财,这样会破坏父亲清廉的声誉”。他的灵柩归葬于南靖县奎洋镇上洋村,后人为缅怀祭拜他,筹资建有秋水堂,目前已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庄亨阳,为官清正廉洁,勤政爱民,常常“急民之病”,最后“勤事以死”,大学士方苞评价他“生不怍于人,死不愧于天”。满人雅尔哈善更是在其墓旁石笔上题联:道南绝学追蓝渚,江北高风忆吕梁。

党员干部到秋水堂接受传统廉洁家风教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