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市级信息公开 | 上级精神| 审查调查| 图片新闻| 县区信息公开| 廉政视频| 专题专栏

黄铜印出鱼水情

     “这枚印章在我家里珍藏多年,我们全家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……把它交给政府,我们的任务完成了。”

  1976年的一天,诏安县官陂公社陈坑村村民黄显凸把一枚珍藏了40年之久的印章,郑重交给诏安县档案局,不久,印章原件就被省博物馆收藏。

  这枚用红领巾小心翼翼地包裹起来的铜质印章,印面有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的字样,它背后有一段精彩的故事。


图为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铜制印章(重425克,直径9.5厘米),原件现收藏于福建省博物馆。

  1932年6月,饶和埔诏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诏安县秀篆乡石下村召开,会议成立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,选举余登仁为主席,“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”铜制印章随之建立并生效。

  鉴于当时的革命形势,余登仁等人在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后,当即紧密联系群众,积极开展工作。

  由于苏区一带多是客家人,余登仁充分利用其语言相通、习惯相同的优势,在石下、炉坑两村开展分田分地试点工作,并给分到田地的农民下发土地产权通知书,极大调动了苏区农民保卫苏维埃政府、建设苏区的积极性。

  与此同时,余登仁又广泛联系失散在边区各地的区乡干部、赤卫队员,重建中国工农红军饶和埔诏第三连,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,开辟了大片的红色区域。


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饶和埔诏第三连驻地遗址

  就在苏区建设卓有成效之际,国民党当局组织了大规模军事力量前来“围剿”。余登仁组织领导第三连奋起抵抗。由于力量悬殊,第三连等武装部队在阻击和反“围剿”战斗中损失惨重,被迫撤退。1933年4月,县委、县苏维埃机关不得不多次转移驻地,苏区建设遭受严重破坏。

  这一年夏天的某一天,余登仁等人转移至陈坑自然村,在秘密接头人江女彻家里开会。就在会议进行期间,村口“放哨”的江女彻急匆匆赶来报告,发现大批国民党军正在包围村子,情况十分危急。

  “这个苏维埃政府大印,你要不惜一切代价保管好。”危急中,余登仁停止会议,做出紧急撤退决定,他非常担忧铜制印章安全,一再叮嘱江女彻说:“等形势好了,我会派人来取。”

  余登仁带领大家突围。尔后又带领苏维埃政府干部、战士转战于深湖、坪路、搭桥一带乡村,发展革命队伍,壮大军事力量。但令人惋惜的是,余登仁在1936年初调回特委肃反时被杀害,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的其他领导人也都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。最终,没人前往江女彻家拿回那枚铜制印章。

  大批的国民党军队很快扑向村子,紧临村边的江女彻房子首当其冲。总不能带在身上吧,这太危险了。江女彻环顾四周,寻找可藏印之地,发现房屋内侧墙角处的地上有一小段石缝。情急之下便把铜制印章塞进石缝,然后迅速用脚踏平地面后,跟随撤离。

  扑了个空的国民党军队和反动民团对陈坑自然村进行洗劫扫荡,放火烧毁全村房子,江女彻家的土屋倒塌。

  土屋被毁,江女彻心如刀割,所幸铜制印章被埋在土里,完好无损。江女彻小心翼翼用纸张重新包好铜制印章,把它放在更隐秘的地方。

  可惜,与外界缺乏通讯的江女彻直到临死前,也没等到余登仁派人前来取回铜制印章。临终前,她将细心包裹的“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”铜制印章交给儿子黄显凸,并告诉儿子不要轻易交给任何人。

  黄显凸一直牢记母亲临终前的嘱托,将铜制印章仔细收藏。而这一藏,整整就是40多年。

  如今,硝烟散去,“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”字体的铜制印章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,依然清晰,让人肃然起敬……


图为福建省博物馆发给黄显凸的捐赠证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