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市级信息公开 | 上级精神| 审查调查| 图片新闻| 县区信息公开| 廉政视频| 专题专栏

脱贫攻坚日记|希望的种子

  “上一茬前两天采摘完送到代售点了,新的一茬才刚冒头,上面几层长得比较旺盛些。”林木兴踩在竹架子上,熟练地查看蘑菇的长势,“三村大通道通车后,运输方便很多,村里还办了几个代售点,统一收购,不用自己去跑销路。”

  我望着他脸上轻快的表情,连日来因为担心疫情影响销路而紧绷的心也跟着轻松了不少。

  2016年,我接受组织安排,担任浦南镇溪园村驻村第一书记。溪园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蔬菜、菌类种植,然而每当梅雨季节到来,内涝严重,交通不便,蔬菜运不出去就只能烂在地里。种种问题使得溪园村的大部分村民只能“靠天吃饭”,贫困成了压在村民头上挥散不去的乌云。林木兴一家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。

  第一次踏入林木兴家时,尽管做足了心理准备,我仍旧受到不小的冲击:二十几平的土坯房,昏暗狭窄,却承载了一家四口的全部生活。林木兴说,家里两个孩子都在读书,夫妻二人的收入维持生计已经很吃力了,还要供孩子们上学,一家四口,从不敢奢望住上新房子。

  “愁云惨淡”四个字足以概括这个家庭的状况。我下定决心,要尽全力去帮助他们,改变他们的生活。虽为林木兴申请了贫困补助,然而,林木兴的脸上仍旧未见轻松之色。不断询问下,他终于向我吐露了心声:“我们有手有脚,也不怕吃苦,我们想靠自己把日子过好。”

  原来,林木兴家种植着一个小蘑菇棚,加上闲时打零工的收入,一年所得仍极为有限。他与妻子都是勤劳的人,又颇有种植蘑菇的经验,也曾想过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收入,但是原料、农药、扩建大棚所需的材料,种种成本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。“没有成本,怎么辛苦都发展不起来。”他说。

  了解到他的想法后,我很是欣喜,扶贫先扶志,他有想法,又有决心,何愁富不起来。回到镇上,我立即与扶贫办的干部们碰头商议,针对他们家的问题及情况,研究帮扶政策。一番探讨后,我们锁定了免抵押免利息小额贷款的扶贫政策。

  2016年9月,我再次来到林木兴家中,向他宣传普及政策。与妻子再三合计后,他在一笔五万元的贷款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
  资金到位后,林木兴浑身充满了干劲,迅速行动起来。蘑菇的种植期仅有半年时间,他便把主意打到了蘑菇大棚的原料----毛竹上,除了新扩建的蘑菇棚外,他又逐步搭建起了自己的毛竹园。蘑菇棚、毛竹园、家,构成了他三点一线的生活。

  一路陪伴他走来,我才知道创业有多么不易,不止是日复一日辛苦繁重的劳作,还有大大小小的困难,病虫害、价格波动、运输难题......这么多的障碍,让我一度担心五万块会打水漂,再也追不回来。可他咬牙坚持了下来:“这五万块是信用,是种子,再怎么苦,再怎么难,我们都不会去动它。”

  林木兴的话给了我很深的触动,脱贫攻坚的诺言又何尝不是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。它或许不容易培育,可无论遇到多少困难,只要用心浇灌,耐心坚守,一样能结出胜利的果实。

  我试着与林木兴一起积极地去面对每一个障碍,病虫害解决不了,就联系农科所进行培训,学习科学的种植方法;成本与价格有波动,就争取农业生产补贴,共同渡过艰难时期;运输不方便,新建的三村大通道来“帮忙”。虽然疫情影响了三村大通道项目的进展,但复工复产后,我化身包工头紧盯进度,一步步追回被耽误的工期。

  几年间,二层半的自建房拔地而起,五菱面包车成了家庭新成员,年收入一跃变成七八万,大女儿成了一名优秀的律师,小儿子也即将大学毕业……林木兴实现了他的理想。

  顺着笔直平坦的水泥路往前走,道路两边是一个又一个的蘑菇棚,满载着蘑菇驶向代售点的村民们笑着同我打招呼。我想,我的种子也在逐步地开花结果。(作者: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纪委书记、监察组组长张文龙供稿:芗城区纪委监委整理:沈舒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