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市级信息公开 | 上级精神| 审查调查| 图片新闻| 县区信息公开| 廉政视频| 专题专栏

春耕话戽水

  记得小时候大人给我出过一道谜语:“一个金瓜(南瓜)四根藤,两只狗仔在塘边。”让我猜一农事活动,不用说,是戽水。家乡的村庄到处都是池塘小河,每到农田需要水时,人们就提着戽桶戽水。

  戽桶,上世纪八十年代前,是给水田灌水的一种农具。戽水,就是用戽桶把水从低处戽到高处的水田里。宋代诗人范成大描述:“下田戽水出江流,高垄翻江逆上沟。”春耕时节,农民就用戽桶汲水灌田,为插秧做准备。

  戽桶的两边对称着各系两条长长的麻绳,池塘里面水有多深,这麻绳就放多长。戽水时,两人相对着在塘边站好,左右手分别抓住戽桶边的两条长绳。不是什么人都能把水戽起来的,如果没有熟练掌握其中的要领,哪怕你将戽桶放到水塘里,也戽不起满桶水来,且戽水的方向也不会达到你所想要的地方。这需要两人配合默契,你和搭档要同时躬身,捏着的绳子必须控制得恰到好处,使戽桶的前边以一定的角度扎进水去。戽桶进满水的一刹那,要不失时机地把靠戽桶上边的那条绳往上提,待戽桶凭惯性升到一定高度时,靠戽桶底边的那条绳再用力往回一收,水便从戽桶里泼进水田里。

  两只手用力的轻重缓急和方向几乎相同,略一走神,便会出现误差,不但水戽不上来,身体还会失去平衡,甚至跌个踉跄。

  俯身、后仰、紧手、松肩,一气呵成,行云流水,可谓是“翻身入破如有神,前见后见回回新”。那寄托着农民心中希望的哗啦哗啦戽水声,犹如一首动听美妙的田园牧歌。此时的戽水人与郁郁葱葱的稻田,远处的青山,近处的村舍,组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田园风光图。

  小时候,最喜欢看村里的农妇挥动手臂戽水。她们轻盈地摇动腰肢,双手灵活地一摆一摆,那戽桶猛地一下扎入水塘里,然后又像条鱼一般钻出水面,并保持一种稳定的向上姿态,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,一扬手,在阳光下闪出一片耀眼的银光,一桶满满的水洒向农田时,我不由得会想起“翩如兰苕翠,婉如游龙举”的诗句。

  有水必定有鱼。随着池塘里的水位不断下降,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鱼在池塘里游来游去、上下跳跃,戽水人就立刻兴奋起来,情不自禁地加快了戽水的速度。当池塘里的水仅剩约两三寸深时,大大小小的鱼都挤在浅水里缓慢地游动,有的已经搁浅在淤泥上。这时,大家就停止了戽水,拿着脸盆、木桶,跳入小腿深的淤泥中捉鱼。不一会儿,就会将木桶和脸盆装满了,所有疲劳都抛到了九霄云外。

  随着农村实现现代化,戽水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。然而,不变的是农人勤劳的本性,和对土地的深深敬畏。(陈志平作者单位: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纪委监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