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市级信息公开 | 上级精神| 审查调查| 图片新闻| 县区信息公开| 廉政视频| 专题专栏

林魁:勤政为民 廉洁为公

林魁(1476~1544),字廷元,号白石山人,明龙溪县二十九都白石社(今漳州市龙海市角美镇埔尾村)人。幼年家贫,却聪慧好学。弘治十五年登进士第,历官户部主事、郎中,后任江苏镇江知府、山西按察司提学副使、云南兵备道、广东参政等。其治政清明,为人正直,刚正不阿,对百姓宽厚仁爱,深得百姓拥戴。致仕回乡后,参与编纂嘉靖《龙溪县志》,著作有《白石稿》《归田录》等传世。

清正廉明

(一)菊花石

林魁任广东参政期间,常常微服私访,体察民情,对于为非作歹的富豪官方子弟横行霸道的罪恶行径,深恶痛绝,严厉打击,对于受欺压迫害的百姓,深表同情,并主持正义,为百姓鸣冤叫屈。因此,不法之徒对林魁恨之入骨,欲除之而后快,平民百姓对林魁则爱之弥深,纷纷为他树功德牌。

林魁告老还乡获恩准后,一些为非作歹的官宦子弟通过密谋,向朝廷写了一份奏折,弹劾林魁贪赃受贿、假公济私、中饱私囊。皇帝亲自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清此事真相。在钦差大臣面前林魁镇定自若,掷地有声地回答“回大人,实无此事,望大人明察。若大人不信,可当众人之面审查卑职,若查有实据,卑职愿受国法惩处”。遂当场检查行李,呈现在面前的是一箱一箱的书籍、两箱随身服饰以及五十两银子,还有一块绸布裹着的一块玲珑剔透的石头,石头纹里有无数朵绽放的菊花。这块石头通体洁白,象征着林大人洁身自好的品行;这菊花蕊寒香冷,傲霜耐寒,素有高雅刚强之称,象征着林大人为人正直、刚正不阿的品格,是众百姓的心意和拥戴。

(二)当扇

林魁辞官回乡,两手空空,两袖清风,行李只有一块菊花石和几箱笼的书,妻子怨道家里贫困,日子不好过。随后,林魁拿了一把旧扇子让她到石码‘银山当铺’去当,要多少银子尽管开口。当铺老板接过扇子仔细查看,扇子的题诗意境深妙,笔法飘逸,深知这题诗之人非等闲之辈,再看落款竟然是“林魁”二字,赶忙详细询问,才知道眼前这位老妇人竟是参政夫人,便殷勤招待,送当银两百两白银到府上。

夫人非常惊讶,一把旧扇子能换得这么多白银,真是神了。林魁神色严肃地说:“这把扇子既无名人字画,也非镶金玉,值钱的是那个姓名,人家看到我官大气粗,不敢不借。既然是借,就要还,如果不还,那就是敲竹杠。我一生为官清白廉明,从没有仗着官势敲诈百姓。如今,我回到家乡安度晚年,怎可做这种昧良心的缺德事呢?”

林魁一席话说得夫人点头称是,羞愧不已,忙把银子退还给当铺老板。

报效桑梓

(一)并庵

林魁告老还乡后,著书立说,兴办公益事业,为乡亲们排解纠纷,主持公道等等,每天忙得团团转,但日子过得挺实在的,在乡邻中声誉很好,威望很高。

林魁在家乡住了一段时间后,渐渐发现一个问题,村里的妇人老是忙着到庵庙烧香拜佛,今天跑这个庙,明天跑那个庵,庙里拜完回到家里还得再拜,每上一次庙就得忙半天。亲自调查研究后,发现整个村子共有庵庙十几座,祭拜时间不同,地点分布疏远。于是,林魁把村里的族长和有影响有声望的人物请到家里来,和大家商量并庵的事。林魁先把他调查的情况向大家通报,分析了这些陋习的危害,一方面累苦了妇女们,一方面又浪费了钱财,这个陋习一定要改。众人纷纷发表意见。

林魁提出一个办法,把这些分散在各个角落的庵庙合并在一处,把各尊神佛集中在一座庙里,少跑路,省时间,又可达到烧香许愿的目的。众人听了林大人说的办法,觉得行得通,既尊重风俗习惯,又解决了实际问题,因此,一致表示赞同。

于是,在林魁的倡导下,埔尾村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“并庵”活动。

(二)兴水利

林魁乡居期间,其努力为桑梓办事,大力主持修浚官港,官港,上通柳营江,下通石美港,长20余里,灌田200余亩,是宋丁知几主持凿修的水利工程。嘉靖十二年(1533年)洪水为灾,林魁率乡人赴省向巡按方涯报告其事。上峰饬令龙溪知县组织民工修治。在林魁主持下,该工程终于修成。水利修缮后,“民感其德,为立功德碑”,碑名为“明大参白石林公重兴官港水利功德碑”,该碑如今尚立于角美镇埔尾村。

流芳百世——“进士”坊

林魁“进士”坊,位于埔尾村村道上,明弘治十五年(即1502年)建,是漳州已知现存牌坊中年代最早的牌坊之一。古朴典雅,造型简洁。牌坊为石仿木结构,坐东向西,四柱三间三楼,面阔7.3米,高4.5米。斗拱横梁,梁上叠屋顶,主间正中牌匾镌刻“进士”两字,横梁镌“大明弘治十五年壬戌科林魁”。右侧横梁镌“知府罗列、知县姚鹏同立”。(漳州市台商投资区纪工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