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泰:布袋木偶戏——指尖上的传承

布袋木偶
“布袋戏”全名布袋木偶戏,又称“景戏”“指花戏”“掌中戏”,傀儡戏剧种之一,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漳州布袋木偶戏已有一千多年历史,是中国古老珍稀的优秀艺术,南宋时兴盛于漳州,明末即流传到广东、台湾和东南亚一些地区。清中叶以来漳州各地大量出现专业布袋戏班社,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。其中主要有“福春”“福兴”“牡丹亭”三派,各有特色。
对于童年的回忆,只要听说今晚有布袋戏,总会有老少拿着凳子早早坐在台前翘首企足,小孩们偶尔还能享受骑在父亲脖子上观看戏剧的乐趣。
乐趣,在于瞧见那布架子上面的木偶。偶高尺余,头、中肢和服装就是一戏子骨。樟木雕头,机关控制表情及肌肉运动;脸上色彩夸张强烈、线条变幻无穷,诠释了它的性格特点。
台上的布袋木偶
它们服装绚丽,有的头戴黑素罗帽,身穿青箭衣,腰挂绿鲨鱼皮宝剑,绦子大带,一副虎虎生威;有的红衣素裹,一把蒲扇,一身悠哉得意。
木偶或是工艺精良,或精雕细琢,或旷达写意,风韵各异。如果能幸运遇见一些戏班的祖传宝贝,便更能感受岁月和乡土之情。
老布袋木偶
艺人,木偶主宰者。指掌拳动,食指入木偶头颈,中指、拇指操纵木偶双手,手掌为木偶躯干,动作敏捷,准确丰富。
要想木偶有灵魂,离不开这些艺人的技艺。艺人口中唱、念,戏词抑扬顿挫,手中做、打,张弛有度。
艺人操控布袋木偶
只见木偶点头、摇头、跑、跳、打、抛接……表演时,艺人们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,一边演唱,并配以音乐,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索,迅捷而又细腻,布袋木偶的一举一动就都在指尖上流转着。
艺人幕后表演
偶然开扇、换衣、舞剑、搏杀、跃窗等高难动作,总能赢来全场拍手叫绝。
而技艺高超的艺人,双手甚至可以同时表演两个性格、感情各异的偶人。
艺人一人表演两个偶人
布袋木偶戏尤为擅长武打场面和善于刻画人物性格。再配上一把二胡、一面铜锣,一架鼓,一支唢呐等乐声,不禁让观众如临其境,恍若入戏。
幕后乐器演奏
人说,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。布袋木偶剧目丰富,传统、现代、神话、童话,题材众多,新型工艺结构,不胜枚举。
布袋木偶戏的众多角色
戏中,木偶的一悲一喜一抖袖,一跪一拜一叩首。一颦一笑一回眸,一生一世一瞬休,便成就了人生百态,演出了风花雪月,爱恨情仇……
文化推介现场
如果说,传统只属于过去,那绝然是错误的。传统,就有传承。如作为非遗传承人的长泰上花木偶剧团团长薛水发,35年如一日把“布袋戏”传入千家万户,把优秀传统文化传到新一代人当中,累计免费教学1900多人次……
布袋木偶戏进校园教学
布袋木偶戏传承一千多年来,流传各地。也正是这一个个斑驳岁月下的木偶以及孜孜不倦的传承人,让这古老珍稀艺术熠熠生光,源远流长……(林少华 谢拱榕 蔡明兰/文 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