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市级信息公开 | 上级精神| 审查调查| 图片新闻| 县区信息公开| 廉政视频| 专题专栏

何子祥:立德勤政立身为民

  在时光里阅读,是一种享受,更是一种滋养。

  2020年1月中旬,在马铺乡村级扶贫领域专项巡察末期,有幸参观了枧河村清朝何子祥兴建的何氏家庙。

  据载,何子祥(1707~1770年),名读,字行,又字象宣,号蓉林,福建省云霄县马铺乡石鼓村人。清乾隆十六年(1751年)进士,历任浦江、平阳县令,加通判衔,是一位文学家和教育家。

  何子祥在任时,深怀爱民之心,恪守为民之责。在各类繁杂政务中,民生是其为官的最重要注脚,其中水利及教育占有相当重要份量。因此,七年县令间,他将触角伸入百姓、解水深火热之困,致力于修建道路、兴修水利;体察民情、澄清吏治;为善不辍、移风易俗;兴学育人、重教兴农。尤其是在平阳县内,疏浚了平阳县城内外淤塞百余年,内河800余丈,外河300余丈的河道,使鳌江平原7万余亩农田旱涝保收,又根治了梅溪山洪常常引发的水灾。“此是父母官爱我百姓。”成为当时平阳民众的心声。

  为官之路风沙漫漫,迷不了何子祥清泉般的眼睛和灵魂。县令生辰及过节,各地富户豪绅、升斗小吏、亲朋好友竞相送礼庆贺,何公坚决辞退,并贴出告示严斥此等不良风气。他更有禁造册冒领养老金、拨寺田支教、革除粮禁等廉政惠政。他为赈灾推动粮油商品流通,又为浙南带来了小商品市场的繁荣。民众感恩其厚德,在钱仓埭头及江口等处都建何公祠纪念,并以其诞辰为致祭日,香火延传至今。这是《礼记·祭法》规范中,为官仁德者享受人间俎豆、崇拜为神圣的最高礼遇。

  历史长河浩瀚宽广,留名青史未必是居庙堂之高者。那些造福百姓的的廉洁吏治与赤诚奉献,更像一面闪烁着真善美的明镜,散发出耀眼的道德与人性光辉,也势必成为清官们忠孝廉的典范。

  清代县级官吏何子祥当属此类,他一生谦逊廉正、立德勤政、务实为民。何子祥是在1764年开始正式走上仕途,四十四岁进士及第,五十八岁为县令。先是在浙江浦江当县令,同时兼任一段时间的义乌县令,后来才由浦江知县调任平阳知县。在任时间前后共七年,又因病卒于任上。鞠躬尽悴、死而后已,是真正的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典型官员。

  何公作为官员,一生政绩卓著,作为文人,著述甚丰。他晚年将作品集成《蓉林笔抄》,共有4卷129篇,记载了浙江浦江、平阳两地民俗风情,以及乾隆盛世时的社会状态,保存了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。同时也记载何公的仕途业绩和心路历程,体现何子祥以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以政肃民清、勤政爱民等道德规范为准则的理念情怀。曾为其主考官的翰林院修撰韩彦在该文集的序中说:“数年来,从浙至苏者,往往传说其居官实政,到一处留心一处,非特贪墨者逊其廉介,即谨饬者亦弗逮其刚决有为。”近年平阳新刊《蓉林笔抄》序云:“在平阳建县1700多年漫长岁月,作为一县父母官如过江之鲫,但能为百姓所推崇和怀念的寥寥无几,而为之立祠祭祀的更是凤毛麟角。”这部笔记,显示了他“盖儒林也,循吏也,而又进乎文苑矣!”在这之前,何子祥于1754年编写《何氏家谱》,也是漳州地方历史文献,具有学术性与文学性的重要作品。

  今天再次沉思,何子祥作为云霄外宦他乡的清官,他在廉洁自律、奉公执法中留下造福一方的惠政、德声和美名,至今仍然被浙南百姓津津乐道。实际上,这与开漳文化是一脉相承的。记得陈元光《漳州刺史谢表》有句忠君爱民名言:“持清净临民,守无私奉国。”何子祥一生秉持“居官显孝廉”的开漳精神,为游宦地留下光耀古今、造福苍生的吏治文化,着实为我们树立了优异的官德典范。 (云霄县纪委监委驻县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林德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