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市级信息公开 | 上级精神| 审查调查| 图片新闻| 县区信息公开| 廉政视频| 专题专栏

清水豆腐

  他意识到父亲要来学校了。那是高三下学期,市考、省考他的成绩一直很“稳定”——班级里的后五名,班主任好几次旁敲侧击批评了他。

  其实,他已经很努力了。那时早读是七点,他五点半准时起床,在路灯下读语文和英语,然后太阳喷薄而出,如他缄默的激情。

  父亲终于来了。他在下课时看见父亲坐在教学楼前的石阶上,瘦小的影子几乎缩到身体里。父亲一直在乡下做豆腐,豆腐的白渐渐爬上父亲的鬓角。那一刻,他突然感到很惭愧。

  父亲带给他一玻璃瓶的豆渣丸。父亲做的豆腐,都是手工的。石磨磨豆子,用滤巾过滤,滤下的水煮成豆浆,豆浆加盐卤后凝结,挤出水后就是鲜嫩的豆腐。豆渣就是滤巾过滤后留下的渣滓。乡下人珍惜五谷,那些豆渣加上地瓜粉,油炸后就是豆渣丸。

  他以为父亲只是给他送食物的,但他错了。父亲把他叫到一边,说:“你以为没有用处的豆渣,加点地瓜粉,油炸一下,也是很好吃的。”父亲读书不多,但他的话却富有哲理。

  此后,他依旧让晨曦涂红自己的脸。那年高考,他考上了省师大。班主任夸了他,他羞涩地笑了。

  师大毕业后的他,当了几年教师。因为会写文章,被借调到县政府工作。离开了他挚爱的学生,一段时间,他觉得有点失落。那天,父亲到县城,给他带来豆腐。父亲依旧沉默寡言,但这一次特地说起做豆腐的过程,这些虽然他都熟悉,却从没认真听。父亲说话时,有一句话重复了好多遍,“盐卤点豆腐”。他若有所悟,似乎他的人生缺少“点”的功夫。

  后来他考上公务员,调到了县纪委工作。这样工作了好几年,县城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,可他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。那一天,父亲又来县城,给他送豆腐。大概因为当时的工作不太顺心,他对父亲的态度不好。父亲感觉到了,也没多问什么。临走时,父亲对他说:“城里的豆腐有的是加石膏做的,好看,不好吃。”“我拿来的豆腐,你放到清水中,好几天都不会坏。”

  他隐隐能够理解父亲的话。但他没有向父亲求证,即使问了,想必父亲也说不出道道来。

  他虽然是普通干部,但“示好”的人还是不少,他都回绝了,父亲的话总在他耳边回荡。

  几年后,他成了纪检组组长。父亲八十多岁了,还在乡下做豆腐,他想接父亲到城里,父亲执意不肯,说不习惯。

  父亲偶尔到县城,带来的还是豆腐,理由很简单,孙子爱吃。他有时做做“数学题”,一小板豆腐街上卖三块钱,父亲到县城,来回车费是十二块钱……不过,这样的算术他从未跟父亲说过。

  父亲来到城里,每次呆的时间不长,他是怕给孩子添麻烦。临走时,总会留下一句叮嘱:“把豆腐养在清水里,不会坏。”

  他不知道父亲是否有言外之意。他身边有个别同事“变质”了,锒铛入狱。有时在查办案件时,他会说起父亲重复了不知道多少遍的那句话,“把豆腐养在清水里,不会坏”。

  有一次,妻子煮了很可口的汤,喝不完,但他舍不得倒掉,刚好父亲来县城送豆腐,他就把豆腐搁进汤里,想着第二天喝豆腐汤。到了第二天,他惊讶地发现,豆腐已经馊了,汤自然无法再喝。

  他突然明白了,人就像豆腐,如果不能用清水修养自身,等待自己的可能就是“馊了”。

  几天后,父亲到县城给孙子送豆腐。他留父亲吃午饭,自己下厨,做了几道菜,其中一道就是用父亲送来的豆腐做的“小葱拌豆腐”。

  后来,他给县里的干部讲廉课,信手拈来了“清水养豆腐”的比喻,引来满堂掌声。讲完后走出会场,他突然感觉自己就像一片水,清澈的,能映出蓝天和白云……(纪鸣作者单位: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纪委监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