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市级信息公开 | 上级精神| 审查调查| 图片新闻| 县区信息公开| 廉政视频| 专题专栏

漳州诏安:靶向监督 管好村集体的“钱袋子”

  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整洁,一排排树木绿意葱葱,一面面文化墙图文并茂……行驶在福建省诏安县四都镇东梧村平坦的沥青路上,一幅幅立体的美丽乡村画卷接连呈现。

  东梧村乡村振兴新图景的绘就,与诏安县开展农村集体“三资”清理整治成效密不可分。去年以来,在四都镇纪委监察组的监督推动下,东梧村收回被违规占用的滩涂资源后重新发包,为村集体增收800多万元,并投入到道路“白改黑”、路灯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当中,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  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,此前,诏安县纪委监委在对近年来涉及农村集体“三资”信访举报件进行起底时,发现群众反映较集中的是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监管不到位、管理制度不完善、交易程序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。

  找准监督的靶心后,县纪委监委强化“室组地”联动,整合村级党风监督员、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基层监督力量,督促镇村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全县农村集体“三资”清产核资,推动整改资产资源被侵占问题403件,收回土地等面积5852余亩,并按要求把各村“三资”底册、发包处置、日常监管等情况录入漳州市“三资”监管平台。截至7月20日,全县已录入合同5662份。

  随着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尽数归仓,如何通过规范发包带动村集体增收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。在市纪委监委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“四定一督”工作机制的指导下,诏安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“定底价、定年限、定程序、定约束条款”的“四定准则”落实情况开展全过程监督。

  “上个月,我们把一块到期回收的村集体田地进行公开招投标,不但增加了村财收入,规范发包的做法也得到了村民的肯定。”据深桥镇仕江村干部老沈介绍,“四定一督”机制实施以前,田地的发包底价和年限没有统一的规定,“低价包”“长期包”等一度成为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

  仕江村田地发包程序启动之初,深桥镇纪委、村级党风监督员、村务监督委员会就跟进监督,督促该村全程按照“四定准则”要求,规范开展评估丈量、项目审批、招标公示、合同签订等程序。最终,承包年限定为5年,44.5亩的田地以每亩每年900多元的价格完成招投标,比以往发包价格高出500多元,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万余元的收入。

  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行为,诏安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出台指导意见,细化处置程序、规范合同签订,因地制宜制发滩涂、园地等各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最低发包出让价格指引表。此外,县纪委监委还指导镇村通过会中议、群里晒、墙上亮、掌中看等方式,严格落实资产资源交易信息公开机制,自觉接受群众监督,确保全程公开透明。

  以“四定一督”工作机制为抓手,诏安县纪委监委聚焦监督的再监督,精准有力开展专项督查,形成问题清单并跟进督促整改。与此同时,县纪委监委通过信访举报、县委巡察、职能部门移送等渠道,筛选一批涉及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的问题线索进行“提级办理”,共立案处理7人,强化震慑作用。(诏安县纪委监委)